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长崎市长本岛直言战争责任遭枪击事件:一场跨越时代的言论与暴力交锋

长崎市长本岛直言战争责任遭枪击事件:一场跨越时代的言论与暴力交锋

时间: 2025-03-21 17:16:17 阅读:128


一名地方官员因公开质疑天皇战争责任,引发右翼暴力威胁,最终在市政厅前遭遇枪击,折射日本社会历史认知的撕裂。

事件时间线:从言论争议到暴力升级

1988年12月7日
长崎市长本岛等在市议会答辩时,回应日本共产党议员的提问,首次公开表示:“根据国内外历史资料及我的从军经历,昭和天皇对战争负有责任。”这一言论迅速引发右翼团体激烈反应。

1988年12月-1989年初

  • 右翼动员与政治压力:自民党地方分支要求本岛撤回言论,其党内顾问职务被解除。
  • 街头暴力:右翼组织驾驶30至82辆宣传车在长崎市内游行,高呼“天诛”,市政厅玻璃遭枪击破坏,本岛收到含子弹的恐吓信。
  • 市民支持:民间成立“要求言论自由长崎市民会”,两周内收集超1.3万个支持签名,后扩大至38万人。

1990年1月18日
本岛在市政厅门前乘车时,遭右翼分子从背后枪击,子弹贯穿左肩及肺部。暴徒乘车逃离,本岛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暴力背后的历史认知冲突

天皇战争责任的争议
本岛的言论触及日本战后敏感议题。尽管裕仁天皇未被东京审判追责,但学术界对其实际战争决策权存在争议。本岛称:“天皇绝非傀儡,他批准了侵略战争。”右翼则坚称天皇是“被迫承担象征性责任”,并以“维护国体”为由实施暴力。

社会舆论的两极分化

  • 支持者:长崎大学教授岩松繁俊指出,枪击事件是“战前恐怖主义的重现”,38万市民签名显示民间对反思战争的支持。
  • 反对者:民众投书攻击本岛,称“被原子弹轰炸是美国的罪行”“天皇是团结国家的精神象征”。
立场群体核心观点行动表现
右翼团体天皇无罪,言论亵渎国体街头示威、枪击恐吓
市民组织捍卫言论自由,推动历史反思签名运动、舆论声援
政府态度谴责暴力,回避历史定性加强安保、表态追凶

枪击事件的社会影响

短期震荡
事件引发全国舆论哗然,内阁官房长官森山称凶手“凶恶至极”,警方成立专案组追查。广岛市长荒木武谴责:“任何暴力都不可容忍。”但右翼媒体仍散布“天诛”论调,暗示本岛“罪有应得”。

长期效应

  • 本岛的坚持:1998年,本岛再度表态:“日本被原子弹袭击是战争的必然结果。”
  • 历史讨论的压制:事件后,日本政界对天皇责任的公开讨论几乎绝迹,右翼势力通过恐吓巩固话语权。
  • 国际警示:事件成为日本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的标志性案例,多国学者以此分析日本社会右倾化根源。

暴力阴影下的个体命运

本岛等于2014年因肺炎去世,终年92岁。其生平被评价为“少数敢于挑战禁忌的地方政治家”。枪击案凶手至今未被公开披露全部背景,仅知为右翼团体成员。

事件发生35年后,长崎和平公园内仍竖立着本岛推动的反战纪念碑,碑文未提及天皇,却刻有“以史为鉴”四字——这或许是他对历史与现实妥协后,留给后世最深的警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