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民政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最新举措?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东莞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东莞市民政局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有哪些新动作来回应这些需求呢?
一、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东莞市民政局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4年以来,新建1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这些中心配备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健康监测等基础服务,辐射周边3公里内的老年群体。同时,对原有20个社区养老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康复理疗室和文化活动区,让老年人不仅能得到照料,还能丰富精神生活。
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的设立,有效解决了部分独居老人用餐难、无人照料的问题。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这类站点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人每天都会来参加活动,养老生活变得更有活力。
| 设施类型 | 新增数量 | 升级数量 | 核心服务 | |----------|----------|----------|----------| |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 | 10个 | - | 日间照料、助餐助浴 | | 社区养老站点 | - | 20个 | 康复理疗、文化活动 |
二、强化居家养老保障力度
针对更倾向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东莞市民政局推出了两项重点举措。一是扩大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范围,2024年计划为800户困难老年家庭改造适老化环境,包括安装扶手、防滑地板、紧急呼叫设备等,目前已完成过半。二是推行“专业机构+居家服务”模式,由养老机构派出护理人员上门提供助洁、助医、康复护理等服务,按服务时长给予补贴,减轻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什么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因为多数老年人更习惯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家庭养老床位和上门服务的结合,既能保留老人的生活习惯,又能提供专业照料,这是符合当下养老需求的重要方向。
三、推动智慧养老技术应用
在科技赋能养老方面,东莞市民政局上线了“莞老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或其家属通过手机APP就能预约上门服务、查询附近养老设施、一键呼叫紧急救援。平台还接入了老年人健康数据,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监测到血压、心率等数据异常时,会自动提醒家属和医护人员。在部分养老机构试点智能护理机器人,辅助完成喂食、翻身等护理工作,提高服务效率。
智慧养老的推广,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更及时。特别是紧急呼叫功能,已经多次帮助突发疾病的老人快速获得救助,科技的力量正在让养老更有安全感。
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专业人才,东莞市民政局从培训和激励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开展养老护理员免费技能培训,2024年已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应急处理、心理疏导等,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并推荐就业。另一方面,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和技能等级给予每月300-800元补贴,稳定人才队伍。
目前东莞养老护理员缺口较大,这些举措能吸引更多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质量。据统计,2024年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较去年增长40%,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从东莞的实践来看,这些举措从设施、服务、技术、人才多维度发力,让养老服务更贴近老年人需求。随着老龄化加剧,这样的系统性建设会成为应对养老挑战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