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州如何借助“文房四宝”非遗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 今日宣州如何借助“文房四宝”非遗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除了传统展示,还能通过哪些创新方式让游客深度参与体验?
在文化消费升级与“非遗活化”浪潮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而是需要与当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核心承载地,安徽宣州坐拥宣纸、宣笔、徽墨、宣砚四大国家级非遗资源,却长期面临“有遗产无爆点”“有文化缺流量”的现实困境——游客多止步于“看展览、买伴手礼”的浅层接触,难以真正感知文房四宝背后的匠人精神与活态传承。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宣州正尝试以“非遗+”为钥匙,从体验设计、场景营造到产业联动,探索一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文旅融合新路径。
一、从“静态陈列”到“活态体验”:让非遗技艺可触可感
游客对非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听说”或“观看”,而真正的沉浸式体验需要“亲手做一次”。宣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文房四宝工坊群落”,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的实践。
在宣纸文化园,游客不仅能参观古法捞纸、晒纸的全流程,还能换上工装,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亲手捞一张“三丈三”巨宣——这种长达11米的宣纸需44人协同操作,参与者的手掌会直接感受到纸浆的流动与帘床的力度控制;宣笔制作体验馆则推出“从选毫到成笔”的7日研学课程,游客可亲手挑选山兔毛、黄鼠狼尾毛,学习“齐毫、扎笔、装套”等核心工序,最终带走一支刻有自己姓名的定制毛笔;徽墨工坊更设计出“墨模雕刻”亲子项目,家长与孩子共同在松烟墨坯上雕刻生肖图案,再经晾干、描金后成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这些体验不是简单的“模仿秀”,而是将原本需要数年学徒才能接触的核心环节拆解为“可参与模块”。正如一位参与过宣纸捞制的游客所言:“原来一张纸的诞生需要300多道工序,当我亲手提起湿漉漉的宣纸时,突然懂得了什么叫‘纸寿千年’的分量。”
二、从“单一景点”到“场景共生”:构建文房主题文旅生态圈
非遗的生命力离不开场景支撑。宣州摒弃了“就非遗论非遗”的孤立思维,转而将文房四宝元素融入城市空间、商业业态与节庆活动,形成“处处见笔墨、时时有文化”的浸润式体验。
- 空间场景:在市区主干道打造“文房四宝主题街区”,店铺招牌采用宣纸卷轴造型,路灯灯箱印有历代书法名帖,甚至公交站台的候车亭也设计成微缩“笔搁”样式;敬亭山景区内增设“墨池观景台”,以徽墨熬制过程中的“烟熏”为灵感设计的青瓦白墙建筑群,与山间云雾形成意境呼应。
- 商业业态:鼓励本地商家开发“非遗+”衍生品——老字号茶馆推出“墨香茶点”(形似徽墨的芝麻酥、刻有宣笔纹样的绿豆糕),文创店售卖“四季主题文房套装”(春日樱花宣纸折扇、冬季雪景宣砚镇纸),甚至酒店房间内都配备定制款“四宝礼盒”(含迷你宣纸本、狼毫书签、松烟墨锭)。
- 节庆活动:每年举办的“文房四宝文化节”已升级为“沉浸式嘉年华”,设置“笔墨擂台赛”(游客现场书写对联评比)、“砚台雕刻大赛”(亲子家庭合作创作主题砚台)、“古法造纸市集”(展示各地手工纸工艺并开放DIY)。数据显示,20XX年文化节期间,宣州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2%,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三、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创”:激活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
吸引年轻游客的关键,在于让非遗“破圈”成为潮流符号。宣州通过“非遗+科技”“非遗+社交”的创新玩法,成功让文房四宝走进Z世代的视野。
- 科技赋能:在宣纸文化数字馆,游客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到唐宋时期的造纸作坊,通过手柄操作体验从砍竹、蒸煮到抄纸的全过程;AR互动装置则藏在街区各个角落——扫描特定墙面的水墨画,会浮现出古代文人挥毫的场景动画,并触发语音讲解。
- 社交裂变:发起“我的文房四宝故事”短视频挑战赛,鼓励游客拍摄“用宣纸写旅行日记”“用徽墨画家乡风景”等内容,优秀作品可在景区大屏循环播放并获得定制文创奖励;高校合作计划则邀请美院学生驻场创作,将宣纸与现代插画、宣笔与潮流玩具结合,推出“国潮联名款”(如与某知名IP合作的“悟空金箍棒狼毫笔”“敦煌飞天纹样宣纸笔记本”)。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更让文房四宝从“老古董”变成了“新时尚”。一位参与短视频创作的00后游客坦言:“以前觉得毛笔离我们很远,但当我用狼毫在宣纸上画下敬亭山的轮廓时,突然发现传统文化其实可以很酷。”
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对照表
| 游客痛点 | 宣州解决方案 | 创新亮点 |
|-------------------------|---------------------------------------|---------------------------------------|
| “只能看不能玩” | 开设工坊体验课程,拆分核心工序供参与 | 手工捞纸、墨模雕刻等深度体验项目 |
| “非遗与生活脱节” | 将文房元素融入城市空间与商业业态 | 主题街区、墨香茶点、文房主题酒店 |
| “年轻人不感兴趣” | 结合科技与社交玩法 | VR造纸体验、短视频挑战赛、国潮联名款 |
从“遗产保护”到“价值再生”,宣州的探索印证了一个道理:非遗不是锁在柜子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融入当代生活的活态文化。当游客在宣纸的纤维纹理中触摸到匠人的温度,在徽墨的香气里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文房四宝便不再是遥远的“非遗符号”,而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纽带。这条文旅融合之路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宣州用“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实践证明——只要用心讲好文化的故事,传统技艺终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