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政权成立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经济附庸,原有经济结构被严重扭曲,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业方面
- 土地兼并严重:日本通过伪政权大量掠夺土地,将其分配给日本移民或日本企业。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雇农,例如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地区,日本的移民团大量圈占土地,使得当地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 种植结构改变:为满足日本国内需求,东北地区被迫大量种植日本所需的农作物,如大豆、棉花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工业方面
- 沦为资源供应地:日本在东北主要发展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和采矿业,目的是掠夺当地的资源。例如,对煤炭、钢铁等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将开采出的资源运往日本,而东北地区自身的工业发展缺乏自主性和完整性。
- 民族工业受压制:伪政权下,日本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压。民族工业在资金、原材料、市场等方面都面临巨大困难,许多工厂被迫倒闭或被日本企业兼并。
商业方面
- 市场被垄断:日本通过伪政权控制了东北地区的商业流通,建立了一系列的垄断组织。例如,满州商事会社等控制了商品的进出口和国内贸易,操纵物价,获取高额利润,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商业生态。
- 对外贸易畸形: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日本进行,且贸易结构极不平衡。大量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被出口到日本,而从日本进口的则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种贸易模式阻碍了东北地区自身工业的发展。
金融方面
- 货币体系混乱:伪政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满元”,并强制推行。同时,日本银行控制了东北地区的金融机构,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和信贷业务。这种货币体系的混乱使得人民的财富被大量掠夺,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