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复杂多元,不同阵营国家态度差异明显,部分国家还提供了军事或经济支持。
国际社会的反应
- 联合国: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338号和第339号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执行联合国第242号决议,并决定派遣联合国紧急部队监督停火。
- 美国: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担心以色列失败会影响其在中东的利益。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推动停火;另一方面,为以色列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
- 苏联:苏联起初希望阿拉伯国家取得一定战果,但也不希望战争失控。在战争后期,苏联因担心美国偏袒以色列,一度威胁要单方面介入,引发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对峙。
- 欧洲国家:多数欧洲国家采取了中立态度,但出于自身石油利益的考虑,对阿拉伯国家的立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部分欧洲国家还限制了美国军事援助物资通过其领土和领空运往以色列。
提供直接军事或经济支持的国家
支持方 | 被支持方 | 支持形式 |
---|---|---|
美国 | 以色列 | 在战争期间,美国实施了“五美分救援行动”,向以色列提供了约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大量的飞机、坦克、弹药等装备。 |
苏联 | 阿拉伯国家 | 苏联为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提供了约1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通过大规模的空运和海运将武器弹药运往这些国家。 |
其他阿拉伯国家 | 埃及、叙利亚等 | 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为埃及和叙利亚提供了经济援助,总计约20亿美元,以支持它们的战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