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毛里求斯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展开多项合作,重点关注珊瑚礁(“海底雨林”)的修复与可持续管理。以下是主要合作项目及成果:
合作领域 | 主要内容 | 实施方式 |
---|---|---|
联合科考研究 | 共同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分析气候变化对珊瑚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与毛里求斯海洋局联合团队 |
技术援助 | 中国提供珊瑚培育技术及人工礁体建设设备 | 设备捐赠+技术培训 |
生态旅游合作 | 推动可持续潜水观光模式,减少游客对珊瑚礁的破坏 | 联合制定旅游行业规范 |
保护区建设 | 在毛里求斯东部海域共建“蓝湾珊瑚修复示范区” | 资金支持+科研资源共享 |
气候变化应对 | 分析海洋酸化对珊瑚的影响,探索碳汇功能提升方案 | 数据共享+模型联合开发 |
合作亮点
- 技术本土化:中国团队协助毛里求斯培养本土珊瑚保育人才,降低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 社区参与:通过培训当地渔民参与珊瑚种植,实现生态保护与渔业转型的结合。
- 资金创新:采用“政府+企业”模式,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生态修复项目,形成可持续资金链。
未来方向
双方计划扩大合作范围至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探索“海底雨林”碳汇交易机制,进一步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