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01 15:39:56 阅读:155
1995年12月14日上午11时45分,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内,波黑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等国际领导人见证下签署《波黑和平协议》。签字台后方,六国首脑并立,包括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俄罗斯总理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及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
希拉克在致辞中称,协议标志着“欧洲心脏的创伤开始愈合”,呼吁各方“结束战争与仇恨的历史”。签字完成后,三位总统首次公开握手,伊泽特贝戈维奇表示“没有胜者与败者”,图季曼称这是“历史性时刻”,米洛舍维奇则坦言“战争伤痕需时间抚平”。
《波黑和平协议》包含10条正文及11项议定书,核心内容如下:
1992年4月,波黑因独立公投引发塞族抵制,塞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与穆斯林结盟对抗,内战爆发。三年间,波黑35%道路、40%桥梁损毁,工业产值下降95%,20万人死亡,近半数人口沦为难民。
国际社会多次调解失败:
协议达成背后是美俄欧角力:
尽管协议签署,矛盾犹存:
国际社会启动维和与重建:北约派遣6万部队监督停火,欧盟提供经济援助,联合国推动战犯审判(如米洛舍维奇后被引渡至海牙)。至1996年,波黑初步恢复交通与电力,但族群隔阂仍深。
(注:本文内容综合多源历史资料,细节引自公开档案与协议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