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署欧洲最长内战落幕

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署欧洲最长内战落幕

时间: 2025-03-01 15:39:56 阅读:155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元首在巴黎签署和平协议,结束持续近四年的波黑战争,逾20万生命消逝的悲剧画上句号。

巴黎签字现场:三方握手与大国见证

1995年12月14日上午11时45分,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内,波黑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等国际领导人见证下签署《波黑和平协议》。签字台后方,六国首脑并立,包括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俄罗斯总理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及西班牙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

希拉克在致辞中称,协议标志着“欧洲心脏的创伤开始愈合”,呼吁各方“结束战争与仇恨的历史”。签字完成后,三位总统首次公开握手,伊泽特贝戈维奇表示“没有胜者与败者”,图季曼称这是“历史性时刻”,米洛舍维奇则坦言“战争伤痕需时间抚平”。

协议核心:领土分割与权力制衡

《波黑和平协议》包含10条正文及11项议定书,核心内容如下:

  1. 领土划分:波黑主权领土内,穆克联邦(穆斯林与克罗地亚族)控制51%,塞族共和国(塞尔维亚族)控制49%。
  2. 政治实体:波黑由穆克联邦与塞族共和国组成,两实体保留独立军队,但需接受北约监督隔离。
  3. 中央机构:设立统一的外交、货币、关税系统,总统及议会成员需经国际监督选举产生。
  4. 萨拉热窝地位:首都归属穆克联邦,保障多民族共治。
  5. 难民权益:200万流离失所者获返乡权,并可向责任方索赔。

战争回顾:族群撕裂与国际干预

1992年4月,波黑因独立公投引发塞族抵制,塞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与穆斯林结盟对抗,内战爆发。三年间,波黑35%道路、40%桥梁损毁,工业产值下降95%,20万人死亡,近半数人口沦为难民。

国际社会多次调解失败:

  • 1993年:联合国特使万斯与欧文提出“三分波黑”方案,遭塞族否决。
  • 1994年:北约首次空袭塞族阵地,穆克联邦成立。
  • 1995年:北约3400架次轰炸塞族,克罗地亚“风暴行动”削弱塞族军力,迫使谈判。

大国博弈:美国主导与欧洲协作

协议达成背后是美俄欧角力:

  • 美国:以空袭施压塞族,主导代顿谈判,确立“一超主导”格局。
  • 俄罗斯:初期支持塞族,后期默认可控妥协。
  • 欧盟:早期斡旋无果,最终配合美国行动。

和平挑战:隐患与重建之路

尽管协议签署,矛盾犹存:

  • 塞族抵制:萨拉热窝近郊五塞族居民区划归穆克联邦,引发塞族公投反对。
  • 克族分裂:部分克族要求成为“第三实体”,加剧联邦内部分歧。

国际社会启动维和与重建:北约派遣6万部队监督停火,欧盟提供经济援助,联合国推动战犯审判(如米洛舍维奇后被引渡至海牙)。至1996年,波黑初步恢复交通与电力,但族群隔阂仍深。

(注:本文内容综合多源历史资料,细节引自公开档案与协议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