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1 13:20:11 阅读:158
20世纪70年代,南亚各国面临经济滞胀、能源危机及债务问题。1980年5月,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首次倡议成立区域合作组织,旨在通过集体行动应对发展困境。这一提议迅速获得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响应。经过5年筹备,1985年12月7日至8日,七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领导人在达卡签署宪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简称“南盟”)正式成立。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明确了南盟的非政治属性,聚焦经济与社会发展。其核心宗旨包括:
宪章特别强调“协商一致”决策机制,并规定首脑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国轮流主办。
南盟建立了多层次治理体系:
机构 | 组成与职能 |
---|---|
首脑会议 | 最高决策机构,制定战略方向 |
部长理事会 | 外长组成,监督政策执行 |
常务委员会 | 外交秘书牵头,协调技术合作 |
7个技术委员会 | 涵盖农业、交通、环境等领域,推进专项合作 |
秘书处(加德满都) | 常设执行机构,管理日常事务 |
尽管南盟在区域一体化中取得进展,仍面临多重制约:
2023年,南盟启动新一轮多式联运计划,拟投资升级10条公路、5条铁路和16个航空枢纽,并推动数字经济和气候合作。
南盟的成立标志着南亚从“碎片化”走向“协同发展”。面对全球产业链重组和地缘变局,深化内部协作、扩大外部伙伴关系将成为其突破瓶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