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中国完成世界首例断臂再植手术显微外科迈入新纪元

中国完成世界首例断臂再植手术显微外科迈入新纪元

时间: 2025-03-21 17:37:07 阅读:141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陈中伟与团队成功为一名右前臂完全断离的工人实施再植手术。这场持续11小时的高难度手术,不仅改写了全球创伤外科历史,更推动中国显微外科技术跻身世界前沿。

机床旁的意外与一线生机

27岁的工人王存柏在操作冲床时,右手前臂不慎被机器完全切断。工友用毛巾裹住断肢,将他紧急送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彼时,国际医学界对断肢再植尚无成功先例,多数观点认为血管、神经无法重建,患者只能截肢保命。

接诊医生陈中伟发现,王存柏的断肢创面相对整齐,未出现严重碾压伤,具备再植基础。但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骨骼固定、肌腱缝合,以及直径不足2毫米的血管吻合?

手术室内的生死时速

手术团队分为两组:一组清理患者伤口,另一组处理离断肢体。由于当时显微外科器械匮乏,医生使用普通手术放大镜,以肉眼难辨的“发丝级”针线缝合血管。为减少组织缺氧时间,断肢被浸泡在低温生理盐水中保存。

关键性突破出现在动脉吻合阶段。主刀医生钱允庆发现,桡动脉内膜严重损伤,直接缝合易引发血栓。团队果断改用静脉移植替代缺损血管,最终在缺血8小时后恢复血供。术后第3天,患者手指出现轻微抽动,证实神经功能开始重建。

断肢再植技术关键突破

技术难点1963年解决方案现代技术对比
血管吻合手工缝合8针/毫米显微缝合12-16针/毫米
神经修复外膜缝合术束膜联合缝合术
肢体保存冰盐水浸泡专用保存液(4℃恒温)
术后监测肉眼观察肤色变化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

术后28天的生命守望

尽管手术完成,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护理团队每15分钟记录一次肢体温度、毛细血管反应。第7天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医生连夜拆除部分缝线减压;第14天爆发局部感染,通过定制抗生素方案控制。

“患者必须绝对禁烟。”医嘱栏用红笔特别标注。当时已发现尼古丁会导致血管痉挛,这个细节成为术后护理规范的核心条款。

从上海到日内瓦的医学冲击波

1963年8月,王存柏完成抓握、持物等基础动作训练。瑞士《外科学报》刊登完整手术报告后,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主席博布斯特亲赴上海考察,称这是“东方医学奇迹”。1964年,该案例被列入英国《骨科手术学》教材,确立“6-8小时黄金再植期”国际标准。

技术火种的燎原之势

这项突破催生中国显微外科体系化发展:

  • 196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首例拇指全断再植
  • 1986年第四军医大学实现十指离断再植全部成活
  • 2024年赣州仲易骨科医院创造11小时复杂断臂再植纪录

60年间,我国断肢再植成功率从62%提升至91%,济南、武汉、泸州等地医院形成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将平均救治时间缩短至4.2小时。

手术台上的文明温度

当年手术器械消毒记录显示,12把血管夹反复使用37次。护士长在交接本上写道:“器械损耗严重,暂用头发替代缝合线练习。”这种克难精神延续至今——2024年泸州中医医院9人医疗组连续奋战10小时,为三截断肢患者重建血运,术中输血量达患者全身血量的1.5倍。

这场跨越甲子的医学长征,见证了中国医生在方寸之间创造的生命奇迹。从放大镜到手术机器人,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对每一条神经、每一根血管的极致守护。